
北方呼喚招潮蟹也是海邊常看到的招潮蟹,大都棲息在排水良好的高灘地,甲殼寬約3公分為大型招潮蟹。體色非常多變,這次觀察到的北方呼喚招潮蟹至少有七種以上不同的顏色。辨識的重點為其土黃色有明顯弧形凹陷的大螫, 所以又稱「北方凹指招潮蟹」。另外與其他招潮蟹較為不同的是,雄蟹大螫絕大多數都在右邊,這次的拍攝印證了這個說法,拍了很多就是沒有拍到大螫在左邊的雄蟹。
↓多變的體色,以下都是北方呼喚招潮蟹,但體色各不相同
↓第一眼乍看還以為是清白招潮蟹
↓雌蟹的雙螫及雄蟹的小螫呈匙狀,以利挖起泥土,招潮蟹的食物是吸收泥中的有機養分,吐出一團一團的殘渣, 稱為「擬糞」
↓典型北方呼喚招潮蟹的大螫不可動指為土黃色,可動指為白色,不可動指弧形凹陷越深體型就越大
↓這隻大螫顏色比較特別,不可動指是橘紅色,可動指帶點粉紅色
↓這可不是隻獨眼蟹,只是另一隻眼睛縮回眼窩
↓以往雌蟹拍得少,這次多拍幾張
↓抱卵的雌蟹,小螫橙紅,腹殼呈現藍紫的金屬顏色

↓狹路相逢的公蟹免不了一番戰鬥,不過還是偶而有和平的時候
↓招潮蟹進入洞穴時大螫那端是先進洞或後進洞?經過多次的觀察結論是正常的情況下,大螫是防禦工具,所以小螫端會先進洞,大螫端向外,這樣既可防衛又可堵住洞口但在緊急的時候,不管哪一端靠進洞口就直接進入,因為逃命要緊,可沒時間轉彎遵照SOP程序
所以本張圖片是錯誤示範,正常的情況下不會有這種情形
↓招潮蟹的辨識可以從體型、背甲形狀、顏色紋路、大螫形狀等地方做辨識,體色的辨識是最簡單但也容易出錯的辨識方法,因為體色會隨環境時間等作改變,不同的招潮蟹也可能有非常相近的體色。此外光從大螫的樣子作辨識我認為有些難度,除本篇北方呼喚招潮蟹及台灣招潮蟹、賈桂琳招潮蟹等有比較固定大螫特色外,前二篇的弧邊及清白即使同種大螫的樣子並不固定,況且雌蟹並無大螫以資分辨。
為求更精確的辨別方式我查了許多書籍及網路資料,可惜我所看到的不是語焉不詳就是專業的讓我看不懂,更沒圖片可以比對。反覆觀查我所拍攝的圖片,突然發現招潮蟹的兩眼之間(前額)及口器會因種類不同就會有不同的形狀,而同種之間的特徵也很固定,我把它想像成汽車的mark及水箱罩,這樣就算是母蟹且不參考顏色也能辨別出是那種招潮蟹了。不過以上只是三種招潮蟹的心得,其餘是不是也能比照辦理?有機會拍到其他種類招潮蟹再作整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