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
「澎湖」這個以陽光、沙灘、海浪、仙人掌…聞名的地方,我已十餘年未曾踏上,這次兩大家族一群十餘人,趁著暑假浩浩蕩蕩來此度假。而此次澎湖遊給我的印象比起十餘年前來說,澎湖在蛻變,不管在人文及生態上,旅遊型態更加深度化。各地的景觀也有不小的變化,而不變的是那熾熱的陽光及當地人如陽光般的熱情。

↓澎湖又稱「菊島」,此菊就是「天人菊」,天人菊並非澎湖原生之花卉,乃是由南美引進,澎湖少雨多風,夏季日曬強烈,降雨量少於蒸發量,氣候條件並不利植物生長,而天人菊秉持著「阿信」精神,奮力的在澎湖生存了下來,其強韌的生命力,正如島民在惡劣環境下百折不撓的精神一樣,因而被選為澎湖縣花。




第一天中午搭飛機抵達澎湖,用餐後於旅館休憩整理行李,傍晚就前往漁港坐船夜釣小管


↓住宿旅館窗外之景觀,藍天碧海,這就是澎湖


 


↓夜釣小管的海釣船,乘著晚風傍著彩霞出航了




↓風帆對映著夕陽,交織成一幅美麗的畫面




↓女兒拉起剛上釣的小管,歡喜之情溢於言表,而後面的奶奶笑得更開心




↓夜釣小管我槓了龜,不過卻釣得晚霞滿漁船




此次夜釣小管之行,全船有約十幾個人包括我暈船了,於是全船提早約一個小時返航,建議欲參加此行程的人可事先服用暈船藥,以免破壞遊玩興緻。


第二天的行程由沙港乘船出海海釣及浮潛、踩浪遊離島等…


↓奶奶也開胡了




↓這是什麼東西?答案:章魚殼。這種章魚學名叫「船蛸」Paper Nautilus,俗稱「紙鸚鵡螺」或「貝殼章魚」,因為其殼很脆弱,一般看到常是破碎的,能拾獲這麼完整的殼運氣不錯。




↓收網抓到的小魟魚,背後像極了一張人臉(魟魚尾巴上的刺有劇毒,澳洲「鱷魚先生」史帝夫厄文(Steve Irwin)即是被魟魚刺死的)




↓前面晒的是章魚,後面是小管,典型澎湖的漁家風情畫





↓不用浮潛,潮間帶的淺水區即有美麗的熱帶魚及珊瑚礁岩





↓潮間帶抓到的海星,與項鍊同款式,帶回家做條大項鍊




↓員貝村由村落一方的步道拾級而上,走到半山腰回頭望,那村落櫛比鱗次的紅瓦厝與碧海藍天所交織而成的經典畫面,相當令人難忘。




↓員貝村東海岸有一玄武岩的表面如同百褶裙一般,有著許多摺痕,相當具觀賞價值,目前列為玄武岩預定保護區




↓雞善嶼上的柱狀的玄武岩節理發達,黝黑的玄武岩色調散發堅毅果敢的氣氛,襯以蔚藍海水及皚皚白雲相映成趣。島上禁止遊人登陸,成千上百的燕鷗在此築巢繁殖,而海面上不時有成群的燕鷗一起覓食的壯觀景象,這邊的燕鷗是幸福的。


海洋賜予了豐富的生態資源給澎湖人,而澎湖人也學會謙卑地善待生態,就像將貓嶼讓渡給燕鷗,使候鳥不被驚擾,每年依著季候作客過境澎湖;也把青螺海灘還給水筆仔;保育一處又一處的沙灘,指引綠蠵龜回原鄉產卵。




↓位於馬公第二漁港的「菊島之星」是澎湖區漁會花費鉅資所興建仿船型的大型購物廣場,裡面販賣的是澎湖的海鮮各項特產及小伴手禮,由於外型類似大型豪華郵輪,吸引了不少觀光客前來一探究竟,成為馬公港旁著名的景點。






第三天早上到海上皇宮烤生蠔吃到飽及釣海鱺魚,生蠔並不覺得好吃,反而是有人帶麵包、香腸、雞腿去烤倒讓我垂涎三尺。


↓久聞澎湖「砂很大」且非常陽光,沒做防晒的我在一天之內晒到紅腫脫皮,然而此君裝扮也太專業了吧。




↓釣海鱺魚的釣竿並沒有魚鉤,類似小時候釣青蛙,用釣線綁著釣餌即可,純粹享受拉竿之樂趣而已,魚是釣不上來的




下午沿著203縣道,拜訪跨海大橋、通樑古榕等…著名景點


↓沒夕陽沒什麼顏色之跨海大橋到此一遊




↓鯨魚洞之飛龍在天:左上方的白雲像極了一條龍欲衝入雲霄




↓風的子民:在澎湖常見這種以珊瑚礁圍成圍牆的景象,後來才知道這叫「菜宅」,菜宅是由從海打撈起咾咕石堆疊而成,目的是為抵禦東北季風以利植物生長。由菜宅可體會先人順天而行就地取材的生活智慧




↓來張大合照吧




第四天睡到自然醒,中午帶著澎湖名產及經過陽光洗禮的一身黝黑皮膚搭機飛回台灣,結束這次的澎湖「釣魚」之旅,對呀!誰排的行程呀!怎麼每天都在釣魚而沒有沙灘比基尼?
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tm 的頭像
    tm

    tm的部落格

    t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81) 人氣()